近几个月来,全球市场波动加剧,新兴经济体资产、美股、原油等均轮番遭受大幅抛售,令市场风险情绪骤增。金融危机十年后,全球金融稳定程度究竟处于何种境地?这一问题的答案对于即将出席G20峰会的各成员方领导可谓至关重要。
为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欧洲中部时间下午1点发布了第四份年度报告——《G20金融监管改革实施和效果》报告(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the G20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s,下称“《报告》”),并将在G20峰会期间分发给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呼吁继续实施既定改革目标,加强全球监管合作。
《报告》介绍了全球在实施关键金融改革方面已经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指出要保持金融稳定理事会监管区域内的金融稳定,支持可持续增长,需要继续监测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展望未来,在继续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和维持开放、整合的全球市场方面,目前全球金融体系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改革全面推进,强化实体经济
2009年,G20启动了一项全面金融改革计划,旨在修复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并建立一个更具弹性的全球金融体系。计划有几大核心要素:首先是要使金融机构更具抗冲击力; 其次是终结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具体情况; 再要使衍生品市场更安全; 最后是要提高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抗冲击力。
《报告》称,目前,全球在实施金融改革方案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其一,巴塞尔协议III成功推广
“所有24个FSB管辖区都遵循了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资本和流动性(以流动性覆盖率LCR来评估)规则的核心要素。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的更高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的最终规则,也在设有G-SIB总部的所有辖区内生效。针对各国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的最终规则也已在23个管辖区生效。”《报告》称。
其二,终结“大而不能倒”有所突破
目前辨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 )的进程在持续推进,其中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政策框架的实施推进最快。具体而言,对于G-SIB的监管框架得到了改善,对几乎所有G-SIB也都建立起监管学院。此外,对于总损失吸收能力 (Total Lost Absorb Capability,TLAC) 的实施也在推进中。在大部分G-SIB的母辖区,例如加拿大、瑞士、英国和美国,外部TLAC标准已经最终确定下来,日本的标准也接近最终确定。
其三,监测框架的设立和运行
FSB创建了一套监测框架,还与标准制定机构(SSB)一起制定了可供各辖区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加强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监管。
除了介绍全球在金融监管改革上的进展外,《报告》还评估了监管改革的效应——改革增强了全球金融体系在面临经济、金融冲击时的抗冲击力。
这种抗冲击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型国际银行的资本化程度更高、杠杆率更低、流动性更强;2.在解决与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关的风险方面取得了进展; 3.场外衍生品市场更加透明等方面,通过例如中央清算的方式,交易流程也已简化;4.被认为对金融危机贡献最大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已经下降,也正在采取措施来提高非银金融部门的抗冲击力,其中包括处理资管活动的脆弱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金融改革方面的进展并没有阻碍对实体经济的整体信贷供应。实体经济目前依旧在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保持持续增长,经济增长还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依旧面临挑战,呼吁全球合作
虽然全球金融体系更强劲,但风险也在不断出现和集聚。
具体而言,《报告》指出,在长时间维持超低利率后,不论是金融机构抑或全球市场,可能都无法为政策逆转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和金融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企业债和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可能令全球金融系统面临重大风险。收益率大幅上升或引发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其效应将溢回到当地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此外,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些变化,例如投资基金的作用日益重要,也可能产生传导并放大冲击的效用。
“要获取金融改革的全部益处需要一个开放及一体化的全球金融体系。”FSB因此表示,需要继续监测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检测并解决可能导致市场分裂的因素是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具体而言,《报告》称,FSB将继续监控和评估不断变化的市场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包括金融市场在压力下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的影响,例如网络攻击的风险。《报告》还称,金融中介机构已经从危机前的银行转移到非银金融机构,这可能会对未来金融市场在面临压力时的运作、抗冲击能力产生影响。
《报告》特别指出,金融数字化可能显著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的运作,并带来许多潜在益处和风险。“FSB已经审查了金融科技信贷、加密资产、分布式账本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金融中的应用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这项工作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利益和风险。”FSB目前尚未发行金融科技创新会带来明显的金融稳定风险,但考虑到金融科技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审查结果。
为了维持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呼吁G20国家继续就全球监管进行合作。各类挑战依旧存在,新的市场发展和政策举措使得G20改革所涉及的各辖区间的合作越发重要。目前的主要挑战包括:各辖区监管机构等待对方率先采取行动,给执行工作带来延误;可能导致监管各自为政的各类国家层面监管举措;在跨境监管背景下,适用的管辖要求存在不一致或重复; 用于分析系统性风险的数据存在收集和使用方面的障碍等。
网络攻击的风险不容忽视,“网络攻击有可能破坏金融服务,而该服务可能对各国自身以及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都至关重要,其遭受破坏可能危及自身和全球金融稳定。全球各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促进提高通过金融机构减轻网络风险的能力以及有效从网络攻击中恢复的能力。”报告指出。
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发展以及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也要求G20各方加强监管合作。FSB将继续推行那些能够深化各国跨境合作、建立互信的措施,包括制定数据统一标准、信息和成功经验共享、研究合作实施中的挑战、寻求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反馈,以及评估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