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上海2957处建筑,“建筑可阅读”获文旅部表彰

第一财经2022-12-09 15:15:24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12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建筑可阅读’——上海文旅融合创新实践”等3项成果获选。

上海市文旅局官方数据显示,上海全市设置提供数字化阅读体验的建筑二维码2957处,开发可供参观的建筑1056处。“阅读名人故居里的一段往事,见证石库门里的文化基因”,阅读上海,读懂上海。

从服务市民游客做起

“建筑可阅读”的“读本”是上海丰富的各类建筑资源。“建筑可阅读”的发展,体现了文旅创新与城市更新的紧密融合。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435处不可移动文物,自1989年以来,先后五次公布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共计1058处。

上海有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12个位于中心城区。2007年,上海确定中心城区12个风貌区内的144条风貌保护道路。其中,一类风貌保护道路有64条,也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

游客在武康路打卡拍照。  摄影/佟鑫

这些街道、建筑可以说是“建筑中的好书”,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精华读本”。近年来,“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建筑。

随着“一江一河”改造、公园及校园等打开围墙释放更多公共空间,在城市更新的带动下,更多市民开始在惬意行走中“阅读”上海特色建筑和马路,解锁更多趣味场所。

今年9月,三卷本、700多页的《苏州河地名故事》新书上市,以阅读支撑“建筑可阅读”更加丰富和便捷。

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滨水贯通空间“一带十景”对公众开放、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打开围墙”秀出“音乐城堡”等精美老建筑,众多城市更新项目为“建筑可阅读”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阅读资源。

拍照打卡、发社交网络,既可吸引人了解城市和建筑,也是最时髦的传播方式。“建筑可阅读”、建筑微旅行带动的文旅传播,促进文旅、商业、消费、文创等的融合发展。在网红打卡点欣赏一段逸闻趣事,喝一杯咖啡,买一款纪念品等,成为更有味道、更值得精心策划的一件事。

“建筑可阅读”的多次迭代

经过多年的耕耘,“建筑可阅读”取得全国层面的文旅创新认可。回顾其从无到有、从静态到丰富的过程,可以看出文旅发展与城市更新互相带动的效应。

2017年5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其中,关于“人文之城”建设理念的阐述中,提到“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上海有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12个位于中心城区。    摄影/佟鑫

“建筑可阅读”的早期形态,可追溯到本世纪初上海系统性地在各级文保单位、景点等建筑上悬挂“优秀历史建筑”铭牌、提供基本文字信息介绍。这些内容均来自史志、档案等专业部门和学术界,权威可靠,简洁明确。

各区在此基础上各显其能。比如徐汇区文旅局推出的小程序“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提供查询“家门口的博物馆”、拍照识别建筑门牌铜牌和文创产品,分类查看特色街区、热门去处、探店寻访、红色印记等功能。百代小红楼、宋庆龄故居、东湖宾馆、66梧桐院·邻里汇、草婴书房等知名建筑还提供“VR阅读”功能。

文旅部门协调推动全市开放参观建筑,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城市博物馆群,让市民和游客在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城市风貌。

2017年起,随着城市漫步(CityWalk,也称“城市行走”“城市考古”等)的兴起,一批爱好者把寻找城市街区、建筑中有趣的故事策划成路线,带领市民、游客主动去“阅读建筑”。官方、民间自此形成了围绕“建筑可阅读”的互动。

“建筑可阅读”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和对公众传播也在有序进行。2020年7月,介绍56处上海代表性建筑的书籍《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由世纪出版集团编辑出版。2022年1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出品百集微纪录片《建筑可阅读》。2022年8月,CO-WEST海派城市考古·西岸建筑可阅读主题展在武康路393号老房子艺术中心举行,利用“建筑可阅读”把西岸艺术区与衡复风貌区连接起来。

延伸向“海派城市考古”

2021年1月发布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服务水平。2022年初,上海市文旅局策划推出的“海派城市考古”,是“建筑可阅读”的重要延伸。

“海派城市考古”聚焦上海都市文旅特点,借鉴传统考古范畴“价值发现”的功能和意义,以城市考古为起点,发现城市、体验城市、分享城市、推介城市,实现都市文旅资源的再挖掘、都市文旅价值的再发现、都市美好生活的再体验。

第一财经于今年9月27日报道了“上海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的首批名单,苏州河畔的历史建筑的“中国之最”、7座最后的上海老城墙、转角的“爱情神话”南昌路等10条“新发现”入选,为假期探索上海提供了新去处和新玩法。

10月12日,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在东方讲坛中介绍了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五大实践案例,“建筑可阅读”与“一江一河游览”、艺术大计划、家门口“小而美”、海派城市考古并列。“建筑可阅读”与海派城市考古一脉相承,五占其二,影响力可见一斑。

上海市文旅局每年发布“建筑可阅读”行动计划、推荐榜单。从“扫码阅读”到推动“开放建筑”到“数字转型”,再到推出百余条特色建筑游线观光巴士、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掀起全城打卡建筑、走进建筑、解读城市的热潮,“建筑可阅读”开创了全新的都市旅游方式,激发了全社会的参与热情,让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