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证监会部署三中全会后六大工作重点

第一财经2024-07-29 21:45:57 听新闻

作者:杜卿卿 ▪ 周斌    责编:钟强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资本市场下一步将如何落实?

7月29日,证监会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年中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下半年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到了向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的阶段。”证监会强调,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谈及下一步改革,证监会提出了“四个以”,即以改革促稳定、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强监管、以改革强队伍。同时,会议还部署了下半年六大重点工作任务。

远近结合,谋划一揽子举措

今年上半年,新“国九条”发布,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逐步落地。三中全会着眼全局、着眼长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改革举措,针对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多项具体部署。

其中强调“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等,并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业内认为,资本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渠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资本市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大有可为。不过,当前资本市场仍存在上市公司结构还不够合理、中长期资金入市还不够、制度规则包容性适应性有欠缺、监管执法效能还有短板等问题。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相关资金没有进入A股,主要还是各参与方对投资标的质量有担心。解决上述问题,归根到底要提升资本市场的发展质量。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期证监会已安排就事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研究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举措。关于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证监会将从六大方面推进。

一是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强市场风险综合研判和应对,提高交易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稳市功能,不断改进预期管理。

二是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完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用好债券、期货、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稳妥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三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完善细化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加快形成市场化定价、激励约束等机制,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

四是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等力度,督促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作用。

五是着力防范化解私募基金、交易场所、债券违约、行业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

六是大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坚持重拳治乱,加大力度防假打假,健全监管执法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抓牢抓实,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要求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今年7月,三中全会对“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再作出部署。

7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主持召开会议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时曾强调,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在7月26日召开的外资机构座谈会上,吴清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法从严加强监管和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

7月29日,证监会再次强调,“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强市场风险综合研判和应对,提高交易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稳市功能,不断改进预期管理。

为何反复强调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稳定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什么事都做不成。”有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稳定在当前阶段尤为重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吴清曾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概括为“一个基石”“五个支柱”。“一个基石”,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包括要有良好的治理,有稳定的回报或者可以期待的成长性。对公众负责,持续提高投资价值。

“五个支柱”,即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前述要求在此次会议又进一步细化。

比如,严格执法是资本市场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证监会7月29日也强调,将坚持重拳治乱,健全监管执法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为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强化标本兼治,保持高压态势,增强工作合力,维护市场生态。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大力度防假打假,预计相关举措将加快落地见效。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